文化宮旁,潺潺濠河邊,有一條林蔭小道,柳蔭深處,有座面向濠河的青磚小瓦、紅漆門窗的兩層小樓,這就是我們向往已久的沈壽藝術館。
沈繡在2007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2008年被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它是在蘇繡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刺繡藝術,在繡藝上沈壽獨創(chuàng)了仿真繡,首用旋針來表現(xiàn)人物的肌理,運用豐富多彩的絲線調和色調,展示繡線的自然光澤,使沈繡的作品色彩調柔和自然,透氣,栩栩如生。
唯美的刺繡引來了同學們的嘖嘖贊嘆,激起了同學們探尋刺繡大花園的好奇心,原來刺繡的種類繁多,精彩紛呈呢!
忍不住,我們也動手吧,一針一線,一花一草,雖然稚嫩,但很有意思呢!
要想繡出一幅完美的作品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從選圖、選色、布局,直到完成,需要花費許多的精力。因為有過十字繡的基礎,這次的刺繡對我來說,十分順暢。一根繡花針加上色彩斑斕的絲線,在我手中不停地飛舞。慢慢的,花瓣、莖、荷葉逐步地呈現(xiàn),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,搖曳生姿。 (何思鈺)
剛開始刺繡的時候,困難一個接著一個。有時,線穿不進針眼兒,我就把眼鏡拿下,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慢慢地穿,時間久了,眼鏡酸痛,心里還有點點的不耐煩,想把針一扔不繡了;有時,在繡的中途,線總是打結,為了把結解開,總是忙的滿頭的大漢;還有每段線繡完后的收尾打結,也是在媽媽一遍遍細致耐心的教導下才學會的。
通過媽媽不斷的教導和我不懈的努力,我漸漸的也繡的有模有樣了。
這次刺繡作業(yè),鍛煉了我的耐心,又給了我展現(xiàn)自我的機會。感謝母校,給我布置了這么一次,意義非凡的手工作業(yè)。(陸文靜)
繡花可不是那么簡單的,媽媽先教我繡花的針法,我學著媽媽的樣子,左手拿布,右手拿針,繡了起來。可針似乎要與我作對,不是扎到我的手,就是不好把針從布上拎下來,媽媽神秘地說:“你用針在頭上刮刮,試試。”天哪,針立馬像涂了潤滑油似的,變得輕快起來。經過幾次練習后,針在我的手上已經游刃有余了,變得靈活起來。一片片葉子,一朵朵花瓣,在我手中呈現(xiàn)出來,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梔子花。媽媽樂呵呵地說“哎呀!我都聞到梔子花香啦!”(曹包璽雯)
剛開始時,我在繡花這一方面很生疏 。要不線穿不進那針孔,要么就是那針尖扎到了我的手,那段時間我就想到底要不要放棄?不能放棄,在百度上搜索了教程,看了一遍又一遍,功夫不負有心人,堅持就是勝利,后來,我的繡花的手法越來越嫻熟了,在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,我的作品總算是竣工了,一副漂亮的藍牡丹展現(xiàn)在我眼前。正如《本色》中的那句話:想要把一件做出名堂,首先你必須得熱愛,因為熱愛才會行動,因為熱愛才會投入,因為熱愛才會堅持!(陳笑晗)
功夫不負有心人,讓我們一起欣賞小繡娘們的作品吧!
感謝學校在畢業(yè)之際創(chuàng)造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走近璀璨的非遺文化——刺繡,愿我們帶著一份對家鄉(xiāng)的自豪感,帶著一份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待,踏上嶄新的征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