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建云
同學們,今天我先來講兩個小故事:
烏鴉在小時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養(yǎng)它們,等父母老了飛不動了,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,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,回報母親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
姐姐家里養(yǎng)了好幾只流浪貓,是冰天雪地里撿回來的,把它們一只只的喂養(yǎng)長大,姐姐臥病在床,貓咪每天都叼一只老鼠回家,怕姐姐餓著。雖然有點害怕,但是這份情意讓姐姐很感動。
這兩個小故事講的是什么呢?對,感恩。烏鴉反哺,報答母親的養(yǎng)育之恩;小貓叼鼠,回報救命之恩。小動物尚且知道知恩圖報,何況我們?nèi)祟惸兀?/p>
從古至今,人世間,也有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:
漢朝的時候,有一個叫黃香的人,年紀剛剛九歲,就知道孝順長輩。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,就給父母搭蚊帳,扇扇子,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,把吸人血的小蟲扇開,讓父母睡得更好;到了寒冷的冬天,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,讓父母睡得更好。于是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,號稱“天下無雙,江夏黃香"!
1959年,毛主席來到闊別已久的故鄉(xiāng)韶山,特意邀請私塾時的老師毛禹珠一起用飯,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,毛老師感慨萬分。
一個得白血病的小男孩盧比,在去世之前,為了讓媽媽不會孤單一人,臨終前去花店為媽媽的生日預定了60年的鮮花。
21年前,浙江臨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來打工小伙何榮鋒,何榮鋒當時都沒錢吃飯了,戴杏芬給了他10元錢。21年后何榮鋒白手起來,成了億萬富翁,回來報答那位給他10元錢的恩人。
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,那就是——心懷感恩。
感恩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“滴水之恩,當涌泉相報”。我們要感激給你生命的父母,
感激教育過你的師長,感激在你的成長道路上幫助過你的每一個人。讓我們大家都心懷一顆感恩之心,永遠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,回報這個五彩的社會。這樣,你也會得到真正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