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老師,下午好!
非常榮幸能在這兒和大家分享、聆聽班主任的管理經(jīng)驗。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淺見。我認為班主任要樹立這樣一個觀點:班級不是學校的,不是老師的,而是孩子的。學校、班主任、老師的管理只是一個引導孩子進行班級管理的輔助的手段和工具,而真正的管理者應該是孩子,我們管理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不管理,是為了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。因為只有他們彼此朝夕相處,只有他們能夠互相了解,只有他們才是班級事件的第一目擊者,對于班級的狀況,對于他人的動向,沒誰比他們更清楚?那么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管理能力?我覺得要充分信任孩子,信任班級的每個孩子,孩子才能有班級小主人的意識。在此基礎上去信任班級的某些孩子,培養(yǎng)出一批得力的小助手。比如說班級教室衛(wèi)生問題,我們班采用的是層層監(jiān)督管理制。每天下午出操的時候留五個人打掃衛(wèi)生,由每天的值日班長監(jiān)督,先掃地拖地,再倒垃圾,最后垃圾桶換上新的垃圾袋。下午第三課以后,等學生吃了自己帶的餐點之后,各組的隊長檢查各自小隊學生的桌面、抽屜、地面,桌面物品要有序擺放,抽屜里要求無雜物,地面無紙屑,由其中的一名隊長匯總情況向我匯報。放學時同樣是由各組的隊長檢查學生的抽屜、桌面、地面。每天早晨,由勞動委員安排的學生輪值擦窗臺,上午下午各一次的眼保健操,勞動委員檢查地面衛(wèi)生。我還選了五個平時學習不太好的孩子,鍛煉他們的勞動能力和責任心,讓他們每天早上輪流檢查包干區(qū),有紙屑就掃一下,中午吃完了飯,擦講臺和分飯的桌椅,五個人里面選了一個責任心相對強一些的孩子來負責,他們的積極性也很高,因為這種事情通常也輪不到他們,現(xiàn)在接到老師交給他們的任務,他們感到特別高興,也很認真。我們班還要求每個學生書包里放一卷垃圾袋,用來裝自己白天所產(chǎn)生的個人生活垃圾,班級垃圾分類的垃圾桶用來打掃衛(wèi)生時,清掃地面垃圾時使用。如果讓學生扔班級垃圾桶的話,會發(fā)現(xiàn)有人扔在垃圾桶旁邊,還有垃圾特別多,半天恨不得就要倒一次,叫學生自己帶垃圾袋,每天放學帶回家,這樣學生自己抽屜也清爽,不會把用過的餐巾紙放在抽屜里,然后一拿書本,紙就掉到了地上。平時我也非常注意自己位置的干凈整潔,我對學生說,我的桌面、抽屜經(jīng)得起你們任何人隨時過來檢查。給學生做好榜樣,再加上每天監(jiān)督檢查,因為責任到人,誰做得不好我就叫誰負責任,所以班級的衛(wèi)生狀況也逐漸好轉。例如,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個進教室,檢查衛(wèi)生工作完成的情況。有一天早晨,我一進教室,發(fā)現(xiàn)地面有紙屑,走廊也有幾個紙團,肯定是排隊的時候有同學垃圾袋里掉出來的,桌面有同學筆袋文具散落一桌,感覺不少學生放學時是落荒而逃了。就在全班進行了批評教育,再次明確了各自的職責。本來中午時間比較少,吃完了飯是不做衛(wèi)生的,但是那一天中午就讓所有的學生吃完了飯,把凳子翻在桌上,讓四個隊長和兩個衛(wèi)生差的學生把教室里加做了一次衛(wèi)生,掃地、拖地。從那以后,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們的衛(wèi)生意識明顯增強了,四個隊長做事也明顯負責了。總之,教師做到言傳身教,信任孩子,相信孩子,鍛煉孩子,培養(yǎng)好班級管理的小助手,你在或不在,班級都能按照既定的規(guī)則去執(zhí)行,長此以往,孩子的管理能力將逐步提高,遵守規(guī)則的意識也會漸漸增強。以上是我在班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做法,不當之處,還請大家批評指正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