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餐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也是科學育兒的基礎(chǔ)。進餐習慣的養(yǎng)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小覷,它存在著巨大的教育價值。對于小班幼兒而言,進習慣也是眾多習慣發(fā)展的第一步。
每天吃完午餐,我們總會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們的餐盤里有一些沒有吃完的食物,于是針對“吃飯”這個問題,我們也進行了觀察和思考。
我們通過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幼兒挑食大致分為以下幾個原因:
1.幼兒的味覺敏感度較高
小班幼兒的味覺敏感度較高,對于一些氣味較強烈的食物比較抗拒。比較喜歡吃一些較軟的食物和一些流食。小班幼兒自我控制力教弱,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也很容易分散,經(jīng)常會邊吃飯邊與同伴聊天。
2.食譜的變化
小班幼兒由于入園不久年紀較小,家庭食譜和幼兒園食譜口味不一樣,幼兒無法適應。
3.家庭原因
部分家長事事包辦,導致幼兒缺少進餐技能,沒有養(yǎng)成良好的進餐習慣。小班幼兒適應能力差無法適應幼兒園的進餐形式,從而導致挑食。
作為教師在了解到原因后,我們也及時制定一系列的活動,幫助幼兒養(yǎng)成良好的進餐習慣,支持幼兒發(fā)展。
1.跟孩子分享下一周的食譜
通過分享食譜讓幼兒知道每天的飯菜都是葷素搭配的,幫助幼兒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(yǎng)價值,引導他們不偏食、不挑食。
2.語言故事《肚子里有個火車站》
引導孩子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物,提醒幼兒細嚼慢咽,不邊吃邊玩。
3.健康課《便便對我說》
幼兒通過不同大便的形狀,知道自己的身體健不健康。
幫助幼兒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。
4.制作問卷調(diào)查:最喜歡的食物
孩子們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畫出來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。
5.光盤打卡行動
每日的午餐光盤行動打卡,孩子們都爭先去亮燈。
6.種植活動《蘿卜種植記》
散步的時候,經(jīng)過菜園,看到我們的種植地里的青菜都凍僵了,我們決定再種點蘿卜。增強幼兒的參與感,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,從而更加珍惜食物,從心理上做到不挑食、不偏食。
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吸收營養(yǎng),促進幼兒成長,小班幼兒處于發(fā)展的最低階段,可塑性較強,培養(yǎng)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(guān)重要,這也為幼兒后續(xù)發(fā)展奠定基礎(chǔ)。通過我們的努力幼兒的飲食習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